中國白酒什么時候出現?
中國古代的酒基本都是黃酒和濁酒,白酒在元朝才傳人中國,而且因為酒精度太高被譽為毒藥,在明清才有下層人喝高度‘臭酒’,白酒這個名稱在清末才出現,上世紀30年代后才普及,喝白酒基本到建國后才常見。白酒歷史文化真的不深厚,現在沒落的黃酒等才是古代史上廣為記載的酒。

中國最早的醬香酒?
清香型白酒應該是最早。 雖說香型區(qū)分是建國之后的事情,但是之前早已存在是不爭的事實。 香型中有清香型、濃香型、醬香型三大基礎香型,其余香型均是基礎香型的組合。 因而最早香型,是基礎香型中的一種。 醬香型,從2000年左右開始從貴州向全國擴張,醬香型鼻祖是茅臺,茅臺的歷史眾所周知是比較短的,醬香型排除。 濃香型,上世紀60年左右在川酒引領下開始擴張,到九十年代占據白酒市場總份額七成左右。濃香型鼻祖是瀘州老窖,其國窖始于1573年,比較早。 清香型,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,大江南北最主流的香型是清香型,占白酒總量的七八成。清香型鼻祖是汾酒,成名史和蒸餾史均一千多年
白酒為什么叫白干?
明嘉靖三十一年,衡水城內有名酒坊十八家,以德源涌最負盛名,其酒以“潔”、“干”著稱于世,遂名以“老白干”,傳頌朝野,一品為快。所謂“老”,是指歷史悠久;“白”,是指酒質清澈;“干”,是指酒度高,達67度。 各地坊店多有效仿,沿襲至今。清代,衡水老白干為全國五十五種名酒之一。宣統(tǒng)二年,獲南洋勸業(yè)會大獎;宣統(tǒng)三年,城內酒坊有三十余家。公元一九一五年,德聚坊李澤卿先生攜衡水酒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,獲甲等金質大獎章,名列中國諸獲獎酒品之首。史載“直隸(官廳)高粱酒”是也。
白酒為什么叫白干?
白酒以前叫燒酒、高糧酒,建國后統(tǒng)稱白酒、白干酒。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,白干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,燒酒就是將經過發(fā)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。 酒、白干酒等,稱白酒,是因為其酒無色……新中國成立后,統(tǒng)一用白酒這一名稱,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燒酒或者高粱酒等名稱——《中國酒概述》。 白酒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,傳承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。雖然白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,但是對于其起源,尤其是白酒名稱的由來,卻少有人能細細道來。